第五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概况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05-25 浏览次数: 1129

2018年5月17-18日,第五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召开。论坛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中华职业教育社、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主办,驻马店市人民政府、黄淮学院承办。本届论坛以“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新时代产教融合新作为”为主题,安排了开幕式、主场报告和主场对话、分论坛一(产教融合:新兴产业崛起与大学变革)、分论坛二(振兴战略:大学与乡村融合发展)、分论坛三(创新生态:大学与城市融合发展)、分论坛四(国际视野:大学与区域融合发展)、分论坛五(灵巧学习:课程供应链建设)、分论坛六(美丽中国:文旅产业人才培养与双创教育)、分论坛七(大舰战略:产教融合的集成平台---智慧学习工场)、军民融合圆桌会议、闭幕式(论坛总结报告)等议程,分别在主会场驻马店市会展中心和柏林国际酒店举行,共有36位业界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开展7场对话会,22家单位和机构作创新案例分享。来自13个国家的20个政府机构、245所高校、120家知名企业、22家科研院所及24个社会组织机构的负责人、校长和代表等共780余人参会。我校高教研究所陶岩平参加了论坛

在开幕式上,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陈昌智做了主旨讲话。

孙尧指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应用型高校要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积极推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学习借鉴国际上产教融合的先进经验,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革命的新要求,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孙尧强调,应用型高校发展要避免学校单打独斗,要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强化联合、协作和共享,形成共同发展合力。要充分发挥产业、行业等需求侧推动作用,搭建更加广泛的校企合作平台,不断拓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宽度、深度和广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和高校、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部党组和陈宝生部长要求,真正把习近平教育思想学深悟透,真正融入到工作中去,为新时代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陈昌智提出,要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办好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重要举措;借鉴国际办学有益做法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有益经验;走自主创新之路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纵向贯通,顶层突破,开启本科职业教育之路;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加快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明确定位,破解难题,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任重道远。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树立跨界思维,做大格局,切实形成合力,实现共赢,谱写新时代产教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主场报告有:联合国发展中国家工程技术科学院院长李怡章的《产教融合对“一带一路”人才战略的积极影响》;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二局副局长张建伟的《开发性金融创新引领助推深化产教融合》;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的《新技术与未来教育》;英国斯旺西大学执行校长Iwan Davies教授的《英国研究创业型大学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修全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献君的《应用型大学发展与院校研究》;三明学院院长刘健的《基于乡村振兴服务设计的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李建军的《乡村振兴与产教融合的新方向》。

分论坛上,有许多知名专家做了分论坛主题报告。关于产教融合和应用技术大学的主题报告,主要有: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席专家牟延林的《从制度再设计的角度思考深化产教融合的新路径》;淮阴工学院院长孙爱武的《推进产教融合,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池州学院院长柳友荣的《产教融合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行业学院发展》;凯里学院院长姚仁海的《校地协同,以产教融合模式推动区域产业发展》;荆楚理工学院副院长刘建清的《试点引领,深度辐射,构筑产教融合“双协同平台”》。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在论坛闭幕式上做总结报告。陈锋指出,扎根大地办大学是教育的发展规律,尤其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的自信。陈锋强调,扎根大地办大学,一要扎政治之根,坚持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引领。二要扎文化之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人类文明最优秀成果。三要扎发展之根,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支撑创新驱动发展,融于城市进步和乡村振兴。四要扎人民之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民生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对应用型高校来说,尤其要扎根脚下大地,明确定位、使命与担当,要坚守责任,要落实到扎根城乡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要实现学习者的高质量就业,要把论文写在工厂、农田和社区。要使城市和产业、大学和产业,能够成为迈向现代化过程中间的命运共同体。陈锋强调,产教融合要重塑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发动机。大学和企业必须形成文化、知识、技术和技能积累创新共同体。要建设现代教育体系,实现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体系化突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技术等等新技术集群性突破,高等教育要着眼于2035、2050民族复兴的大目标,建构面向未来的大格局。陈锋提出,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深化推动建立开放集成协同共享的发展模式,和科技革命带来的人类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催生了智慧学习工场的实验,这标志着灵巧教育时代的来临。

想了解详细内容请登录http://www.zmdforum.cn/查阅。